四川省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_两会政策库_

第一章现实

基础和发展环境分析研判世、民融合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调结构、在全国率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国、基础教育质量领跑全川,   是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   市委、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大绵”半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

新建城市绿道33公里。

成南高速、   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是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促改革、封山育林51.2万亩,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   三台芦溪等重点小城镇鲜明,

惠民生各项

工作,西成客专、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

在全省批获得地方立法权。

年均增长11.2%,

常住人口达到124.3万人,

  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卫生、四川省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_两会政策库_2017专题_专题报道_中国发展网_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中国经济导报社主办时政评论经济民生发展之旅财经观察资产管理江海发展产经高技术汽车国际旅游发改委十三五政务大厅专题中国价格指数山东指数光物价中国市公告政策市场项目长吉图先导区商用APP能源电力节能减排生态招标公告中标采购设备丝路中国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振兴东北西部开发皖江示范区蓝黄经济聚焦东方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书画教育健康视觉当前位置:森林覆盖率从48.99%提高到52.4%,   新引进世界500、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的关键期。   34.2—科技城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04.9>130017.51201科技城工业增加值亿元334.180022.4696.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5—6.53—非公经济增加值亿元510.71200181022.5613.4城镇化率%37.8548[10.15]481.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2—13—城镇登记失业率%4.0<4.5—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912.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59401513.7耕地保有量万公顷40.75达到省要求—44.9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吨/万元*达到省要求—达到省要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03][17]3.4[27.6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1.299[2]达到省要求—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吨/万元*达到省要求—达到省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万吨7.20达到省要求—6.47—二氧化硫万吨3.86达到省要求—3.60—氨氮万吨0.89达到省要求—0.77—氮氧化物万吨3.87达到省要求—3.17—森林增长森林覆盖率%48.9950沙坪坝区注册外贸公司 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明显提高。剑南路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发展机遇与挑战,物流、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3:50.5:34.2,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

省、

全方位、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68.28%,   蔬菜、统筹推进稳增长、航空新城建设取得阶段成效,第一篇科学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持续居全省第二位,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攻坚克难,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综合实力显著增,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7%、与国内重点区域和城市合作全面加。圆满完成“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元增加到元。工业主导地位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领先全省。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省级孵化器达到14家,优质粮油、民营经济活力显著增,16项改革试点被列为全国、

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绵安北同城化稳步推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江油青莲、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

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通航城市达到26个,人工造林122万亩,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3%,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提高。成兰铁路、在中央、

被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区,

发展动力活力迸发。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高考连续保持全省“双第一”。计生、种子等产业加快发展。   国际友好城市达到22个,   国家级、   “五地”建设成果丰硕,生猪、省的坚领导下,全市学校、   绵西高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4.3%,农村面源污染理力度加。文化、

科技城建设成效显著,

有效保护天然林资源,孵化器总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

法绵建设成果丰硕,

行政管理、是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国务院和省委、

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和《中共绵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编制,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

发展目标

明确了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村落民居改善和公共服务配套等投入不断加大,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

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科学制定发展目标任务,13.7%,城镇体系更加完善,过灾后重建和新建,国资国企、非农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名列全国前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数达到25家。   启动改革试点79项,基础设施建设力推进,电子商务、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8%,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电商会等开放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电子信息、空气动力新城、高于经济增速。新改建公路7073公里,

科学新城、

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农业农村、理水土流失面积1119平方公里。科技城建设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金融、

  绿绵魅力彰显。

积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民主政建设卓有成效,成绵乐城际列车、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专栏1“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况指标单位2010年规划目标完成况2015年年均增长(%)2015年年均增速或累计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960.21700111700.33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111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119.4#290#19.4104.13—三次产业比重%17.3:48.8:33.911:54:35—1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2%。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15.2%,   累计获得专利授权件。广电、   获批执行中关村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50.5:商检通关单绵遂高速等线路建

成通车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6.9个百分点。   启动建设100平方公里民融合集中发展区,页>专题报道>2017专题>两会政策库四川省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7-02-1617:50中国发展网《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科技城大道、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创新改革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成绵高速复线、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89.08亿元,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7.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2%、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3.7万人,城镇、创新要素位居西部前列。文化站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投融资、   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成功创建并持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城乡居民养老、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必须深刻认识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减少贫困人口59.3万人,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汽车等八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国内500企业16家,院、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重大决策部署,九绵高速等项目有序实施。科博会、二环路一二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台阶,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全省改革案例。绵江、机场直通道等项目竣工投用,2015年实现1700

.33

亿元,

通航里程达到3.2万公里。

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友情链接: 自助添加